日本从中国吸收的好东西有不少,关于榻榻米“畳(たたみ)”,有人认为是日本特有的风土文化产物,也有人认为是汉唐时期传入日本的“席居”,但不管如何,日本人至今仍然喜爱榻榻米的房间。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畳(たたみ)”的前生今世,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偏爱它了。
一、榻榻米是什么
1、榻榻米是什么样子?
提到日本传统的“和室”,就不能不提“畳(たたみ)”。
和室(わしつ),是日本特有的传统房间,地面铺上榻榻米(“畳”,日语发音ta ta mi),空间则由无锁的纸木制门窗(障子)隔开。
榻榻米一般长180厘米,宽90厘米、厚5厘米。由于榻榻米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和室的大小一般都会用榻榻米的数量来计算,比如四叠半,六叠等。
榻榻米多为蔺草(蔺:lìn,即灯芯草)编织而成,一年四季都铺在地上,冬暖夏凉,或坐或卧,自由随心。
当室外的阳光斜照进屋,纸糊的拉窗把空间半隐半现地隔绝,榻榻米折射出草黄色的柔光,散发出蔺草特有的清香,简约暧昧的环境,散发出清爽怡人的气氛,整体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造成幽玄寂静的日本特有的空间。
2、和中国古代的“席居”类似,但是不是一回事呢?
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榻榻米文化其实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席居”。
追本溯源,因中原长草,约在神农氏时代,发明了“席”,江南生竹,发明了“筵”,“筵”上铺“席”,故“席居”又被称为“筵席”。周代的文献《周书·顾命》描写了最早的西周筵席制度。这是由“地面”为重心的平面起居方式形成的生活文化制度。
种种迹象表明 ,尧舜之后皆是以席居为主要生活方式。两汉时期是席居发展的巅峰。
东汉末年,管宁与华歆原本同席读书,但是由于华歆的不专心,管宁因此“割席断义”,以与华歆同坐一席为耻。
由上述古画可以看出,中国唐朝以后,受大唐发达的国际贸易影响,当时西方传来的的椅凳等家具开始盛行,“席居”已基本消失。
在日本奈良初期(公元8世纪左右)的《古事记》中,出现了最早的关于“畳(たたみ)”的记载。
“于其宫内,海驴皮【畳敷八重】,亦【畳敷丝绢八重于其上】”。
“ 畳敷八重”就是重叠八层席子的意思。
中国的《礼记·礼器》中有:“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
是指:天子坐的席子是五层的,诸侯是三层席子,大夫的席子只有两层。
《礼记》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比日本的奈良时期早的多,并且两国文化中都有以席子的层数来显示等级的制度。这么看来,日本的“畳(たたみ)”文化与中国的“席居”文化确实存在许多的相似性。
再有,有学者认为在公元8世纪左右,中国的蔺草与手工席机等编织技术,由日本的僧人由明州(现宁波)带到了日本。
另外,日本古代有“上敷き”和“畳”两种不同的东西,
“上敷き”,可以理解为“褥子”或者“垫子”,一般铺在地板或者床板之上。
“畳”,草编的又可以当地板又可以当床的垫子,和地基粘连着贴合在一起的。
也有学者认为,“上敷き”是日本土生土长的,只有蔺草坐的“畳”才是从中国传来的。不过现在很多日本人也分不清“上敷き”和“畳”的区别,早已泯然于历史中了。
二、为什么日本出现了“畳(たたみ)”之后,一直沿用至今
1、便利
日本的土地资源非常珍贵,房子建成了却人多屋少,且功能互相交叉。榻榻米的便利性就体现出来了,具有床,地毯,凳椅等多种功能。白天榻榻米能够给会客、餐饮提供便利,能节省出很大空间。到晚上只要把被子拿出来,铺在地上就能直接睡觉,实在是方便的很。
白天
晚上
2、舒适
日本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四面环海,气候潮湿多雨,蔺草编制的“榻榻米”透气性好,能起到隔凉防潮的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软硬适中,对于紧绷的脊背有很好的放松效果,而且蔺草的芳香(可以试想一下割完青草的味道),自然的味道,有助于放松精神。
3、文化
日本本土神道教宗教仪式、茶道文化对榻榻米的传承发展影响颇深
神道教中,“麻”被作为驱除邪气的神器、且作为神佛的联系物,拥有无上灵力。像神社的大铃铛绳和巫女系头发时也使用麻绳一样,麻在神社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用在古代的手工榻榻米也是用麻绳缝的,所以,使用麻绳的榻榻米,就因拥有驱除邪恶的灵力而被广泛使用。
另外,随着茶道的发展,茶室中的榻榻米也流传光大。
从茶道的礼仪来看,榻榻米的质地、纹路、铺设方式非常重要。榻榻米的纹路决定了手和器具的放置位置。如果榻榻米的纹路模糊,会干扰茶道的礼仪。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悟得“侘茶”真谛,提出茶道精神讲求“和、敬、清、寂”和“一期一会”。
“和”表示取得大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敬”则是表现主客之间互敬互重谦敬的感觉;
“清”代表环境及身心的清洁、去除杂念;
“寂”是远离一切的尘嚣。
“一期一会”代表这场茶会,这辈子只有一场,即使日后再邀请举办茶会,也不是当下的时空背景,在茶会时领悟到这次相会无法重来,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相会,才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所在。
喝茶的人在榻榻米上交流,因为没有繁复家具的障碍,心与心的距离更近,更感亲和。
在宁静、平和的空间里,自省、净化、感悟、收获。
三、榻榻米的前尘往事
1、奈良时代(公元724年)
出现了圣武天皇使用的最早的榻榻米“御床畳(ゴショウノタタミ)”,这之后一直到1200年的镰仓时代,榻榻米都一直作为贵族用品存在,根据使用者的身份有不同的厚度和图案。而且当时的榻榻米没有和地基连在一起,而是一个单独的垫子。
2、自镰仓时代开始
榻榻米的边缘有各种图案,代表贵族的地位,所以禁止踩到边缘。这种礼仪至今仍然存在,踩榻榻米的边缘被认为是禁忌。
3、安土桃山之后
茶人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确定了茶室中的榻榻米铺设方式,且榻榻米流传至一般百姓人家。千利休也因将榻榻米与茶道文化一起普及到普通民众而受到赞誉。
4、明治维新之后
西洋住宅在日本流传开来,但是当时的主流建筑一般的将西式房间和和室折中,融为一体。例如一楼为铺着榻榻米的和室,二楼为西洋沙发的房间。
5、昭和时代的战后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日本建筑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和洋折衷的需求旺盛,榻榻米也被大量机械化生产。且价格低廉的榻榻米成为主流。
在现代,无论是户型、公寓、公寓的种类,日式房间都在减少,西式房间的布局也在增加。如果制作日式房间铺榻榻米的话,需要搭配拉门和隔扇等其他部件,相应的花费也不少。再加上椅子和桌子的生活普及,在榻榻米上生活的风格减少了。
但是,榻榻米特有的性能和对人心灵的慰藉作用,在西式房间里放入榻榻米的室内装饰正在增加。不是把榻榻米铺满一屋,而是铺在地板上几片,即使没有日式的房间布局,也能简单地品尝到榻榻米的好处。
在有的日本家庭中,人们不再直接睡在榻榻米上,而是在榻榻米上放床,人睡在床上,这时的榻榻米几乎成了一种地面铺贴材料,相当于地毯。
综上
可以看出,榻榻米在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把实用主义与精神世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是日本国人不自觉地想要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