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虎简介

徐小筑 好文分享 2020-03-19 00:15:33 4392 0

于虎,男,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就职于杭州文广集团交通经济广播节目部。
中文名
于虎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74年9月
职    业
主持人
性    别

目录

个人简介

编辑
于虎于虎
2000年开始,他在杭州交通经济广播从事广播工作10年多时间,曾先后担任新闻节目《天天听世界》、《新闻聚焦》、《神采飞扬》、《今天谁会赢》,以及现在的热线投诉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等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新闻播音沉稳大方,专题配音清新自然,综艺主持亦庄亦谐,热线投诉节目极具亲和力和影响力。
交通91.8《我的汽车有话说》开播于2005年4月11日,这是一档关注老百姓用车的投诉类栏目。在节目中,于虎凭借精深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切实解决司机遇到的问题,被亲切地称为“司机师傅的代言人”。

作为电台直播节目主持人,他经常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比如有听众打进电话称要自杀。而早年经历四次高考,也让他接近崩溃,曾经绝食一个星期

  受访人:于虎,杭州91.8经济交通之声《我的汽车有话说》主持人。

  采访人:见习记者 庄小琴

  采访那天,尽管天气闷热,但帽子依旧是他的标志。

  由于刚做完节目,他显得疲惫。但他尽量做一个好的采访对象:切中问题,准确回答,无可挑剔,简直可以做直播。但与他在那档名牌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里又不一样的是,他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不那么短兵相接而让人无法招架。

  我们的谈话,从曾经轰动杭城的“老杨求救电话”开始。(因为工作单位欠薪,老杨在跳楼前打电话给正在直播“我的汽车有话说”的于虎,于虎赶到现场,协助警方将老杨成功救下。91.8临时调整其他节目播出时间,直播了整个过程)

  他一直都认为主持人必须是半个心理学家,同时认为,主持人应该常去做心理疏导。他坦言在节目中经常遭遇冷暴力,并且影响到情绪。

  现在,他在节目中试着控制情绪。

  

  “电话接进直播间,

  我的大脑曾是一片空白”

  作为一个有多年经验的直播主持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心里会慌吗?

  非常坦白地告诉你:慌!做“我的汽车有话说”这么多年,接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电话,从来没想到会有关乎人命的电话打到直播间。导播问我接不接,我当时想也没想,脱口而出,“接”!当时大脑一片空白。

  

  之前,对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知识及相关救助知识有所了解吗?

  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也没有专业的谈判技巧。整个过程中,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人救下来。在当时状况下,我之前积累的所有经验和技巧,也没有任何作用。后来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本能躯使,包括让导播报警,包括在节目中讲了那么多自己的故事,包括节目结束后,义无反顾赶到事发现场。这个信念让我在这两个多小时中,一直处于绷紧的状态。以致老杨被成功解救后,我自己都快虚脱了。

  事后再回想这件事,正如一些媒体所说,如果自杀前还打电话告诉别人,说明这个人潜意识里还有活下去的念头。但当时哪想到这么多啊,只想着人命关天,只想着千万不要让他真的跳下去。

  

  其实,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你去做这样的救助,是很危险的事情。

  是!事后想想,我也很后怕。如果我的劝说不达要点,或者说不小心碰触到他所能承受的最低点,后果不堪设想。你提醒得很对,我应该去学一学这方面的心理知识。以后即使没有这类求助电话,也还会遇到其他突发事件。

  

  由于整个经过都被直播,你名声再度大震。事后有人说你在炒作。

  这个我万万不能认同。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我承受的压力更大。如果救助没有成功,公众可能会将矛头指向我,认为我处理不当,间接断送一条生命,我自己也会一辈子生活在这个阴影里。一个人再怎么想出名,会拿一条人命来炒作自己吗!

  

  你的节目经常会有与汽车无关的电话。我就听到过有听众向你投诉冰箱质量问题。会感到有压力吗?毕竟是与汽车无关的领域。

  节目做到一定知名度,听众对你的信任会无限放大,任何事情都会想到你。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压力,被信任的压力。做节目倒没有压力,因为这类投诉处理起来比较简单,找相关的部门,然后进行跟踪。

  

  “我在学着控制情绪,

  尽量少说‘切出去’”

  你在“我的汽车有话说”里,让人感觉冲动,易怒。有人说你在学万峰。我倒认为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失控”,但这种“失控”会让你显得更真实。

  认真听过万峰和我的节目的人,一定不会认为我在学万峰。

  

  是节目当初的定位一定要求你这样做的吗?

  也不是,而是发火发多了,渐渐就形成这样的风格了。经常听我节目的人,他们会忽略我的愤怒,更多看到的是我做节目的严谨与专业。

  记得我刚做“我的汽车有话说”时,声音温柔得很“曾轶可”(绵羊音)!因为那时专业知识不够,底气不足,总怕自己说错话,遇到问题我也总是说“你的问题我们会转给相关部门”。后来,我花费了节目之外的所有时间,将各种与汽车有关的知识,熟读,理解,消化。学习的劲头一点都不亚于当年我第四次参加高考。

  所谓理直才会气壮。对于接进来的电话,哪些是真心寻求帮助,哪些是无理取闹,对于那些被投诉者,哪些是认真负责,哪些是敷衍了事,我一听就能判断出来。那些无理取闹的,那些敷衍了事的,你说我要不要发火?我是主持人,不是主持神哪!

  我以前有句口头禅,“切出去”,在民间还广为流传,哈哈!现在想想,除了当时确实很生气,也有年轻气盛的成分在。现在节目中就很少听到,我也在学着控制情绪。

  

  “你要明白,

  我是你的老婆,不是听众”

  这种工作中的情绪会带到生活中吗?你在回答我的问题时,经常会反问“你明白吗”,语气很像在做节目。

  职业习惯吧。我的家人也有同感。“我的汽车有话说”节奏特别快,信息量又大,要让听众听得明白,就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归纳出要点。直播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是上了弦的,注意力是万分集中的。我还记得这个节目第一次现场连线督办,虽然当时我的专业知识及直播经验已经摆在那儿,但做完节目走出直播间,我的手心里全是汗。你说有多紧张?

  就昨天,我老婆打电话跟我说事儿,我听完后,立刻就给她归纳出一二三点,她很郁闷,说“你要明白,我是你的老婆,不是听众”。呵呵。

  

  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有自己的心理辅导师吗?

  我一直都认为主持人必须是半个心理学家,这样才会懂得听众需要什么,懂得在什么时候巧妙地给予。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应该常做心理疏导的群体。

  我们这个群体,工作压力大。我每天的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前不久,刚生了一场大病,得了荨麻疹。据说,得这种病的人的概率是万分之一。之前一直在医院挂水,每天挂十多个小时,挂了半个月。医生说是免疫力下降的缘故,要求我一定减压。

  另一方面,我在节目中会经常遭遇冷暴力,对方非常礼貌,但就是不给实质性答复,跟你打太极。有一次,问人家贵姓,居然被骂“关你屁事”。你说我是不是很郁闷?

  很遗憾,现在国内不是很重视,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需要。我现在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所以,我倒经常怀念刚工作那会儿,虽然很穷,但会和一群同事聚餐聊天,没心没肺。这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现在大家都很忙,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了。

  @人生故事

  面对人生的每次际遇,有人向左走,有人向右走。比如,有人因贫穷而奋起,也有人因贫穷而堕落;有人因挫折而勇敢,也有人因挫折而颓废;有人因成功而内敛,也有人因成功而忘形……心理怎样影响了选择,选择又如何影响了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心理故事。征集你或你周围人的精彩故事,讲述人生与心理的微妙关系。

  

  @家庭故事

  一个家庭浓缩社会百态,世事万象。永远解不开的婆媳矛盾、令人头疼的儿女教育、孰轻孰重的亲戚关系……懂点心理技巧的,四两拨千斤;不懂的,使错力气满盘皆输。

  每个家庭,都是一部难念的经。征集你或你周围人的家庭故事,看看心理学知识在家庭相处中的神奇魔力。

  

  @人际故事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你每时每刻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或和平共处,或产生矛盾。你可能被信任,也可能被被叛;可能被重视,也可能被忽略;可能被需要,也可能被抛弃。

  不管何种境地,你都需要有个强大的内心,来应对这些人际关系。

  每个人的人际圈子,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影像。征集你或你周围人的人际故事,讲述人与社会的各取所需。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

  QQ:903163296

  EMAIL:903163296@QQ.COM

  TEL:85052857

  人生的每个环节都是一场考试,你在每一场考试中的表现都决定着日后的每一次机会。

  没人知道我有多绝望。三年高考耗尽了父母的心血,还让家里债台高筑。对我打击更大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扶不起的阿斗”。

  

  “我经历四次高考,

  曾经绝食一个星期”

  很多人喜欢你,因为你替他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这种嫉恶如仇,敢于为弱势群体撑腰的个性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吗?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任何性格的形成都可以在成长经历中找到渊源。

  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但我确实是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贫困到什么程度?我记得高中时,父母双双下岗,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只能上街卖冰棍。每天卖不掉的冰棍,母亲就拿到菜市场跟人家换每天必须吃的米啊、菜啊什么的。如果冰棍剩得多,可以换回一些烂苹果。她那时候就跟我们全家说:没有过不去的坎。我的母亲在我眼里是完美的,是小说里才能找到的那种善良而又坚韧的女性。

  我父亲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至今还记得他跟我讲“曾子杀猪”的故事,教会我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现在,他还经常给我写诗,鼓励我,督促我。最近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功名利禄一世事,岂非一日求得成,健康平安与功名,孰轻孰重要分清!

  

  你曾经历了四次高考。这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煎熬,尤其是在这么艰难的家庭条件下。这算是你人生最大的挫折吗?

  是,痛苦到我想把这段经历抹去。1994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离浙广相差20多分。当时,老家电台正在招聘主持人,一考就考上了,还是有正式编制的那种。1995年,第二次向浙广冲刺。学校的专业通知书很快下来了,名列辽宁省男性考生第一。那时候我年少轻狂,拿着专业通知书走进局长办公室。我的意思是能不能让我考一次浙广,万一考不上我还可以继续上班。当时局长差点把“呸”字砸到我身上。我一气之下就辞了职。

  很不幸,我第二次落榜。这是铁饭碗啊,下岗的父亲逼着我,拎着礼物去向局长求情。局长说这事得开会好好研究研究。我当时就转身离去了。

  第三次高考刻骨铭心。那年,我在浙广当旁听生。后来得知这一年浙广在辽宁没有招生计划。我立刻就傻了,当时是哭着给家里打电话。父母看着心疼,便把户口迁回了黑龙江老家。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真是折腾啊!但是更致命的事情来了,第三次高考以13分之差落榜。

  没人知道我有多绝望。三年高考耗尽了父母的心血,还让家里债台高筑。对我打击更大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扶不起的阿斗”,纷纷劝说我母亲不要让我再这么“痴考”下去。

  我当时已近崩溃,没有活的欲念,不吃不喝,几乎绝食了一个星期。

  

  是什么力量把你拉了回来?

  我母亲。她抱着我,哭着说,如果你死了,我去上坟,是什么情景?我不知哪来的力量,一下从床上爬起,跪在妈妈面前磕头,哭着喊着保证,如果这一次再考不上,就真的不考了。就那一年,1997年,我考进了浙广,高出分数线20多分。

  

  “自信心在找工作时被摧残得一塌糊涂,见谁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

  从此,命运是否开始厚待你了?

  NO!你知道我毕业时找工作有多辛苦吗?杭州的就不用说了,大连、南京、北京……哪里招人,就奔向哪里。我们当时是这样的,先实习,希望通过不错的表现博取别人的认可,可以将你留下来。我不知道被拒绝了多少回,记不得,也数不清。自信心在那个时候被摧残得一塌糊涂,见谁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在北京实习的那一次,因为很努力,以为胜算挺大的。最后,人家还是不紧不慢地跟我说,于虎,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合适的机会。傻瓜都听得出这话里的意思。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现在的交通91.8电台董敏君总监收留了我。就像一个人饿了很多天,突然有人给了你一碗面条,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对此,我永远心存感激。

  人生的每个环节都是一场考试,你在每一场考试中的表现都决定着日后的每一次机会。可以再举个例子。2000年,西门子厂家在浙江做产品促销,需要主持人。就是银泰门口经常搞的那种又唱又跳,还带点互动游戏的促销。有人向他们推荐了我。我当时还在实习,没啥名气,这是我走的第一个“穴”。 我很珍惜,除了主持,我还是一名搬运工。现场有很多促销产品,都是我和他们一起搬到现场的,甚至比他们工作人员都要忙,都要累。西门子公司的人看了很感动,说,以后活动的主持都交给你了。

  “我是个在乎别人看法的人,虽然节目里无所顾忌”

  

  普鲁斯特问卷中,对于“最害怕的事”,你的回答是“被人误解”。你是个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是,尽管我在节目里无所顾忌。被人误解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虽然我也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很多外地人来杭州,在出租车上第一次听我节目,基本上都认为我是“神经病”。我想,没有人会对被别人认为是“神经病”而感到无所谓的。

  我现在上网浏览新闻前,也先会百度一下于虎,看看对于虎有什么新的评价。

  从你跨入主持人这一行列起,就对成名有渴望吗?

  毫不掩饰地说,有。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名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把节目做好。现在公众只看到我们外表的光环,而看不到我们因此付出的努力。就像华少,有人会质疑他凭什么这么红?作为他曾经的同事,我知道他研究了多少优秀的国内外娱乐节目,知道他为一期节目要查阅多少资料。每个人的“红”都是有理由的。

  当然,我现在觉得做一名“不可替代”的主持人更符合我的理想,比“知名”主持人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现在的婚姻充满不确定信,尤其是在文娱界。你对自己的婚姻有信心吗?

  未来的事,确实充满不确定信。我只能说,顺其自然,这或许是对待婚姻的最好心态。

  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

  与家人在一起。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做节目被人误解。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

  贪睡和发火。

  

  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没有时间观念。

  

  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给自己买了一辆奔驰。

  

  你对自己外表的哪一点最不满意?

  头发。

  

  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四年高考。

  

  你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坚持。

  

  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让妈妈不再卖冰棍。

  

  你最喜欢男性的什么品质?

  宽容。

  

  你最喜欢女性的什么品质?

  善良。

  

  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凉开水,平静。

  什么是普鲁斯特问卷?

  

  这个著名的问卷曾是法国沙龙中的流行游戏,经《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回答后,名声大噪。直到现在,法国著名的《名利场》杂志每期都会刊登一个人的问卷答案。

  问卷由一系列简单的问题组成,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13岁的普鲁斯特和20岁的普鲁斯特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被一些研究人士用来研究他的成长变化。

  由于他的经典答案,后人也将这份问卷命名为“Proust Questionnaire”(普鲁斯特问卷)。很多记者在采访重要人物的时候也将它设计成了自己采访提纲的一部分。阅读普鲁斯特问卷最有趣的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的答案却相差甚远;同样的问题,一个人此时与彼时的答案也大相径庭。